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资讯

携春花在图书馆中盛开:“花映春禧——2025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开幕



2025-02-13来源: 艺术中国

开幕嘉宾合影

2月7日上午,朝阳区图书馆焕新升级开馆仪式在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举办,历时50余天的升级改造成果也终于揭开面纱。作为其空间再造与服务创新的亮点之一,由北京市朝阳区⽂化和旅游局指导,朝阳区图书馆与X 美术馆联合主办的“花映春禧——2025馆际美术作品对话展”同期开幕,在⼄⺒年新春之际,通过绽放的鲜花邀读者与观众共赏艺术之美,同享福寿安康。

左至右:象外空间创始人郭宗伟、朝阳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赵亮、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潘竞、朝阳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春清、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令、X美术馆创始人黄勖夫启动展览开幕

开幕现场

延续新春赏画传统 梳理中国花鸟绘画文脉    

⾃⼆⼗世纪初叶以来,新春之际赏画与赏花渐成京华市⺠辞旧迎新之雅尚。本次展览以“花映春禧”为题,展现了历代艺术家以妙笔丹青绘就的花卉之姿,并在新春伊始寄托美好愿景。

策展人尤洋现场导览

展厅现场

据本次展览策展⼈尤洋介绍,中国花⻦画之源,可追溯⾄新⽯器时代彩陶之纹样,及汉画像砖中花⽊⻦兽之图像,⾄唐代⽽独⽴成科,其后名家辈出,笔墨纷呈,或重彩写⽣,或⼯写兼备,或边⾓取景,各展所⻓。如北宋画院之精研写⽣,南宋画家之⼯写并融;元代⽂⼈画之⻛⾏,“墨花”“墨梅”独领⻛骚;明清写意⼤家之强调笔情墨韵,以抒情感、造意境、求审美;近代则吴昌硕、⻬⽩⽯、潘天寿等⼤家辈出,⼤写意之⻛蔚然成潮。再观今⽇之艺术,形式多元,媒介纷呈。

“本次展览开创了朝阳区图书馆、X 美术馆进⾏馆际合作先河,精选两馆所藏中国画与油画佳作及中国美术史上之经典数字作品,既现⽂脉传承,⼜融东西⽅⽂化精髓,更有AI数字技术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图绘。以期为观众提供参照品味,在此感受⽂化之精微,笔墨随时代变迁的文脉传承。”

沈周《瓶荷图》

蔡泽滨 《绽放》

值得一提的是,策展人在作品陈设上特意将古今并置,东西同台:当观者立足于明代沈周的《瓶荷图》前时,与其并置的恰是当代艺术家蔡泽滨的丙烯作品《绽放》。

画面同样以花瓶为核心,却将画笔与植物形态相结合,模糊了工具与自然的界限,展现出生命力与创造力的交织。窗外风景与室内场景的对比强化了现实与虚幻的叠加效果,营造出深层次的心理暗示与诗意联想。同样是以静物为载体,蔡泽滨则将平凡物象转化为艺术与生命绽放的隐喻,明亮饱和的色彩与超现实空间赋予画面强烈的情感张力。这样的古今呼应,营造了一种新的参照和观看方式,也激发观者思考艺术发展的脉络与其间的隐秘关联。

徐振的布面油画作品《粉红玫瑰》与平川的《清塘荷韵》、靳耀华的《国色天香》错落在展厅一隅

另一边,徐振的布面油画作品《粉红玫瑰》同平川的《清塘荷韵》、靳耀华的《国色天香》错落在展厅一隅。传统的纸本设色作品通过写实手法描绘着清雅脱俗的荷花和国色天香的牡丹。平川的荷花优雅宁静,其旁的荷叶运用大笔晕染,为画面增添了一层梦幻般的虚实对比,体现了画家高超的水墨技巧。靳耀华则巧妙地运用了繁而不乱的布局,饱满的色彩与细腻的笔触相结合,描绘出牡丹富贵典雅的气质。

而徐振则将具象玫瑰进行几何化的解构,把自然物象的柔美与理性秩序相结合。画面中的玫瑰在棱角分明的形态中透出微妙的情感张力,几何线条与冷色光影共同构筑了一个静谧而抽象的视觉场域,呈现出花朵生命力的凝固瞬间,同时探讨自然形态在时间维度中的永恒性与易逝性。三位艺术家笔下呈现出三种不同品类的花卉,而观众则可以从不同的绘画及艺术表达方式中,品味出不同花朵的性格、指向,甚至味道。

一步一景的展厅设计

一步一景 空间美学焕活时空张力

为了更好的将展陈内容与空间呼应,营造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策展人尤洋与负责展陈设计的PILLS建筑事务所王⼦耕充分利用图书馆一层有限空间,通过水榭、栈桥、花窗等方式,将传统园林的中式美学融入展厅,既丰富了观众的观展体验,又激活了作品与空间的关系,从而拓展了展览的时空张力。

画与窗的营造,宛若为展厅灌入一席春风,观走其中,多了些通透的呼吸之感,而透过花窗望向一幅幅花鸟作品,似乎已然置身鸟语花香之中,快意盎然。策展人从受众的体验出发,通过空间与作品进行了感受力的二次传播。

展览现场

 

AI作品

时空穿梭于展厅之间,也牵引着古今画作的贯连。在传统艺术形态的呈现之外,策展人开创性地引入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作品。通过深度研习中国画历代名家的笔墨精髓与风格谱系,AI创作系统实现了对东方美学范式的数字重构。前沿数字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不仅开辟了艺术生产的新维度,更在哲学层面引发对艺术本体论的重新思考:有的AI作品可以完美复刻传统作品中的工细之美,但却无法创作出匹配的提拔与钤印。同样是出水芙蓉,传统中国绘画中常以静物荷花为描绘对象,而将此命题指令给AI,它则引申为“对女子的比喻”,从而创作出一幅荷塘边美女的作品。更有趣的是,AI笔下的“花鸟楼阁图”虽然保留了传统中国绘画中的花鸟意向,但在“楼阁”的描绘中却输出了一座现代的“高楼大厦”,这样的违和出现在AI创作中,让人们在玩味其中的同时,也再次深省AI与创作、艺术与科技之间的深入关联。

展厅现场

创新承续 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

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托勒密王朝,当时的“美术馆”和“图书馆”本是同源。而我们脚下成⽴于1958年的朝阳区图书馆,其前身可追溯⾄1913年京师学务局在朝阳⻔外所设⽴的“劝学所”。这样一条古今中外的线索,让我们将“美的感受”“知识的汇集”和“公众的教育”联系在一起,也不难理解“花映春禧”展览与改造升级后的朝阳区图书馆共同揭幕的理由了。

据悉,2024年12⽉,朝阳区图书馆(劲松馆)启动优化提升配套服务项⽬,作为北京市⾸批⽂化场所餐饮配套服务试点单位,力图通过“融通社会资源、重构场馆空间、挖掘馆藏潜能”等系列举措,打造融阅读、餐饮、⽂创、展览、活动等于⼀体的“城市⽂化会客厅”,不断提升公共⽂化服务⽔平,满⾜群众丰富多样的精神⽂化需求。

朝阳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朝阳区图书馆的“自我更新”是助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以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激发公共空间潜能为出发点,完成了从传统“书籍借阅之地”到多元化“城市文化会客厅”的初步尝试。后续朝图还将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多元供给推动生活服务、旅游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公共图书馆场所附加值。

展览现场

策展人尤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展览旨在展现X 美术馆对中国艺术精神和多样艺术形式的关注与实践,同时借此次与朝阳区图书馆合作之际,积极参与社区⽂化发展,促进观众的分享与交流。“后续,我们还将继续紧密合作,计划在清明节结合馆藏做一个拓片展,之后筹备朝阳区历史文献展,为当地的老北京和新朝阳人重溯并梳理朝阳区的新老故事。”(文/付朗)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北斋漫画展”亮相沙特当代艺术博物馆 开启中东地区首秀
热点内容